風葫蘆震驚國際舞臺
發布時間:2017-09-26 15:09:10 瀏覽次數:2922
相傳,三國時期曹植就曾作過一首《空竹賦》,如果這算是有關空竹最早的記錄,那么它的歷史至少也有1700年了。 在《水滸傳》110回中,宋江在受命征討方臘的路上看到有人玩“胡敲”,有感于宿太尉保舉之恩而做詩云:“一聲低來一聲高,嘹亮聲音透碧霄?沼性S多雄氣力,無人提攜漫徒勞。”當然,小說是后人所寫,但也表明,寫書人的時代,抖空竹已經很常見了。它以竹木為材料制成,中空,因而得名;清代曾與空鐘混稱,俗稱響葫蘆;江南又稱之為扯鈴,也有稱之謂"天皇皇"(包括另一種類似空竹,但是在地上倒置著轉的叫"地皇皇")。以北京、天津所產的最為著名。 據考證,空竹最早是由陀螺演變而來的一種民間兒童玩具。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域,空竹有不同的名字。明清以前,人們叫它“空鐘”、在南方有人叫“嗡子”、天津人叫它“風葫蘆”或者“悶葫蘆”、四川人叫它“響簧”、上海人叫它“啞鈴”、山西人叫它“胡敲”、長沙人叫它“天雷公”、臺灣人叫它“扯鈴”、北方人大多叫它“空竹”。另外,悠悠球的離線花式就是由空竹演變而來的,但兩者有不同之處。
還記得美國小小達人秀的舞臺上,中國女孩表演空竹 外國觀眾驚呼太炫酷,讓現場觀眾觀眾都拍手叫絕,她們把手中的空竹舞動的游若蛟龍,翩若驚鴻。
空竹為圓盤狀,中有木軸,以竹棍系線繩纏繞木軸拽拉抖動,其中的木軸現在大多演變為軸承。由于有了軸承的部件,空竹運轉起來轉速高,靈活性和穩定性強,可以做出許多高難度動作使得空竹天馬行空,如虎添翼。

空竹軸承分為單輪(軸的一端為圓盤)和雙輪(軸的兩端各有一圓盤)兩種。有單軸承、兩軸承及多軸承的空竹。圓盤四周有哨口,以一個大哨口為低音孔,若干小哨口為高音孔,分為雙響、四響、六響,直至三十六響。當拉動空竹時,各哨同時發音。
上海御微軸承有限公司生產的空竹軸承型號主要有:HF0612、HF0812、HF1012、MF126ZZ、F8-16M和F8-19M,非標U型槽等,


上海御微軸承常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并生產,有需要的客戶隨時撥打御微熱線:021-51099639或者15001823721